沙特阿拉伯的生活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中东:一半苦难一半繁荣 战乱不断与阿拉伯“硅谷”

向下

中东:一半苦难一半繁荣 战乱不断与阿拉伯“硅谷” Empty 中东:一半苦难一半繁荣 战乱不断与阿拉伯“硅谷”

帖子  Oceanlin 周一 五月 26, 2008 5:06 am

去两周以来,中东地区的黎巴嫩一直处于真主党与政府相争的混乱当中。同样的混乱场面在同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勒斯坦以及伊拉克两国数年来也一直没有消失过。位于地中海东部和印度洋之间的这片土地上,存在着信仰与宗教的斗争和不同政治势力的斗争,人们对生活好转的希望总是被枪炮声所打断。这种近乎于“内战”的战乱形势似乎成了中东地区的缩影。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充斥着这种苦难的场景。在波斯湾的西部沿海,包括卡塔尔、阿联酋在内的一些阿拉伯国家正在不断地建造高楼大厦 ,沙漠正在变身成为现代都市,开明的风气、宽松的环境将世界上许多商业精英吸引到这里来工作、投资、生活。

美国日前有媒体评论认为, 造成这种东西部差别的并非世俗主义。相反,许多年轻的专业人员之所以选择到卡塔尔或者迪拜发展事业,是因为他们发现在这里宗教信仰和现代化可以舒适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新兴的海湾城市并非没有缺点:它们还是“文化婴儿”,许多高楼下隐藏着海外劳工糟糕的生存环境,但是从总体来说,它们是成功的阿拉伯城市。



巴勒斯坦:

哈马斯 法塔赫反目

本报综合报道 在上世纪的反以斗争中,哈马斯与法塔赫曾并肩战斗。上世纪90年代初巴以和平进程启动后,由于哈马斯坚决反对巴以和谈,双方的矛盾日渐明显。

组建联合政府惹冲突

2005 年3月,哈马斯首次正式宣布参加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并在2006年1月的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一举击败长期主导巴政坛的法塔赫,赢得大选。在组阁之初哈马斯曾向法塔赫等派别提议组建联合政府但遭到拒绝。由于拒绝承认以色列、拒绝接受巴以业已签署的协议,哈马斯政府遭到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抵制,并陷入财政危机。哈马斯被迫再次寻求组建联合政府。

2007年3月17日,巴勒斯坦两大派别哈马斯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 组建了民族联合政府,但不到两个月两个派别就发生数轮冲突。5月14日,阿巴斯宣布解除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总理职务,宣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施紧急状态。17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颁布主席令,宣布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的武装派别非法,其成员将受到惩治。

以色列全面封锁加沙

2008 年1月18日,以色列开始全面封锁加沙地带。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加沙的巴武装人员23日炸开了边境口岸拉法的隔离墙,大批巴勒斯坦人涌入埃及境内抢购食物和燃料等生活用品,导致加沙与埃及交界地带陷入混乱。阿巴斯的政治顾问哈马德1月24日表示,巴民族权力机构希望能够控制加沙地带的边境口岸,但不允许哈马斯参与其中,哈马斯应该立即撤离拉法边境口岸,并且承认自己无力掌控加沙地带。
本月5日,哈马斯宣布拒绝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提出的提前举行大选的要求,并且希望阿巴斯无条件重启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话。哈马斯发言人艾曼·塔哈说,如果巴勒斯坦不能达成民族协议,哈马斯不会接受提前举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立法委员会选举。如果达成民族协议并规定提前举行大选,哈马斯不会反对。


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战乱不断

本报综合报道 本月初,一度相对平静的黎巴嫩再起纷争。黎政府本月6日决定,拆除真主党建立的电话通讯网和在贝鲁特国际机场政要专用跑道上安装的监视器,称这一做法危害机场安全和国家主权。8日,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说,黎政府作出的决定是向其“宣战”。纳斯鲁拉发话后,真主党武装与支持黎政府的武装再次在贝鲁特街头爆发激烈冲突,导致至少3人死亡。

黎巴嫩在内战边缘摇摇欲坠

接下来的几天,两派武装人员在首都贝鲁特多处地点展开激烈枪战,至少造成1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以真主党为首的反对派武装占了上风,从支持政府的武装派别手中夺得了贝鲁特西部的控制权。

9日,贝鲁特西区仍不时可以听到机枪连发和火箭弹爆炸的声音,街头可见被击毁的汽车,一些店铺遭到毁坏。由于担心两派冲突扩大,许多贝鲁特居民现在都忙着储存食物和其他物资。有法国媒体说:“黎巴嫩在内战边缘摇摇欲坠。”

据媒体分析,真主党的这次胜利并不令人意外。这支什叶派军事组织拥有数千成员,而且得到了叙利亚和伊朗的支持。以色列一直视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和报复的对象,不过真主党实力并没有因以军打击而被大大削弱。反而,由总理福阿德·西尼乌拉领导的政府武装却缺乏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政府军队和警方都从美国方面接收了数亿美元的资助和培训,但是却无法压制住真主党。

布什选择支持温和党派

虽然背后有着美国、西欧和部分阿拉伯国家(例如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但黎巴嫩政府的办公室和政府人员住所却只能被限制在一个过去土耳其建造的要塞里,周围布满了带刺铁丝网和防暴警察。在巴勒斯坦,阿巴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却掌握在哈马斯手里。

有媒体报道称,在试图斡旋这些国家的国内冲突时,布什政府从来没有选择“胜利的一方”,布什总是选择支持温和党派,但同时又大大低估了那些极端组织的实力。

真主党从1992年起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并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反对党。2006年11月,什叶派党派宣布退出西尼乌拉的联合政府。这样一来,来自逊尼派的西尼乌拉则显得势单力薄了。什叶派党派对重返联合政府提出的要求是,更大程度地分享权力,包括对主要事务拥有否决权。西尼乌拉和政府中其他的亲美派拒绝了这一要求,原因之一就是担忧这样大的权力可能让真主党建起一个国中之国。此后,真主党武装便与支持政府的武装冲突不断。

美国策略的失败

对于这一结果,以色列和美国都显得很无奈。西尼乌拉政府和黎巴嫩安全力量无法阻止真主党的发展。“收服”真主党,必须施压以色列,令其放弃1967年占领的土地。但是以色列方面并没有迹象显示会作出这样的让步。

所以,西尼乌拉政府、美国及其盟友最后决定接受现实,选择与真主党和解而非再起冲突。5月11日,联合政府的领导人之一贾姆布拉特给国民议会议长、真主党盟友纳比·贝里打电话说:“告诉(纳斯鲁拉)我们输了他赢了,现在让大家坐下来谈判、达成和解吧。我希望得到您的保护。”

贾姆布拉特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美国的策略在黎巴嫩失败了,“我们必须等待由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建立的新制度。他们可以做他们希望的事情”。

伊拉克:局势日渐复杂

本报综合报道 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以来,反美武装势力强大,宗派冲突愈演愈烈,恐怖暴力事件接连不断,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宗派主义”、“恐怖主义”与“爱国主义”交织在一起,外部势力深陷泥泞,使得伊拉克局势日渐复杂。

停火协议不能平息混乱局面

美国驻伊拉克官员和伊拉克政府的办公地点只能局限在巴格达的“绿区”里。这里戒备森严,被视为全伊拉克“最安全的地方”。进出这一区域的人都要携带印有照片的身份证,经过多道关卡检查,包括接受金属探测器搜身等。但是即便如此,***武装仍然屡次在“绿区”内实施了袭击。

本月10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伊拉克政府与***武装的停火协议终于成为了现实。伊拉克“萨德尔运动”发言人表示,萨德尔派与伊拉克政府达成了一项停火协议,以期结束伊首都巴格达东部萨德尔城的冲突。自3月25日以来,美伊联军和武装人员在萨德尔城冲突不断。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与萨德尔派武装达成的协议并不能平息近来萨德尔城的混乱局面,因为与政府军对抗的“主力”并非是“迈赫迪军”,而是什叶派的其他武装,“迈赫迪军”的6万名成员只有在遭到攻击时才会进行还击。

波斯湾西岸的繁荣发展

本报综合报道对于国王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来说,他领导的小国卡塔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卡塔尔国民的年平均收入高达7.59万美元,而今年56岁的国王身家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在海湾地区,有不少像卡塔尔国王这样的“超级酋长”,他们借沙漠中的石油致富,然后逐步地向全世界开放。过去在阿拉伯世界里,埃及、沙特、黎巴嫩在独立后一度发展得很快。当时,这些国家着重发展军事力量、石油财富和人才库。但现在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却后来居上。他们拥抱全球化,意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既建构自由、开放、多元的现代国家,又呵护宗教传统,并致力于成为中东文化中心。

这些国家的发展目标是逐步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学习新加坡、中国的香港这些发达的弹丸之地,着重发展其他种类的经济贸易。他们野心勃勃,希望成为新一代的“亚洲四小龙”。据媒体报道,这些阿拉伯国家新一代的领导人正在邀请许许多多的商业合作伙伴到自己的国家来,正在给予他们的国民选举权、鼓励言论自由。他们正在将自己的酋长国变成阿拉伯世界“21 世纪的心脏”。

卡塔尔:建起阿拉伯的“教育城”和“硅谷”

本报综合报道 卡塔尔的国土面积为114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100万,其中还有3/4是海外劳工。但是在这个小国里,摩天大楼、学院大楼、科学实验室、体育馆和博物馆都在拔地而起。卡塔尔国王和王后穆扎塔清楚地意识到,石油和天然气总有一天会开采完,所以国民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习如何在没有这些天然资源时一样过着舒适的生活。

现在的卡塔尔经常举办官方交流活动、经济论坛、体育盛事和国际论坛。开明的卡塔尔还为数千名一度被迫移居国外的基督教徒兴建了该国的第一所教堂。2001年,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了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2006年,卡塔尔成功举办了亚运会;目前,这个国家又在争夺201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此外,卡塔尔还是著名的半岛电视台的总部所在地。

王后力推教育发展

卡塔尔的石油财富和处处耸立的摩天大楼已经成为海湾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典范。不过,该国认为最应该成为中东国家典范的是在教育方面。在发展教育的道路上,卡塔尔王后穆扎塔起到了重要作用,她是私人基金卡塔尔教育科学及地区开发基金会的主席。穆扎塔在许多关键的革新计划上做了先锋。比如说,她负责管理卡塔尔教育系统的现代化工作,创建了阿拉伯世界领先的科研中心。

此外,穆扎塔还力主在卡塔尔建起了阿拉伯世界的“硅谷”——卡塔尔科技园已于今年落成,发展高新科技,已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2.25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投资方包括微软、壳牌和通用电气公司等等。

迪拜:阿拉伯世界的纽约



 本报综合报道 迪拜在经济发展上的起步比卡塔尔更早,可谓是第一个阿拉伯的世界级大都市,有着“阿拉伯世界的纽约”之称,近年也吸引了很多专业精英,尤其是来自中东各国的年轻阿拉伯人,都纷纷涌到迪拜来。

  在“9·11”事件发生后,迪拜的吸引力变得更强了。许多原本在西方国家工作的年轻阿拉伯人搬到迪拜,因为这里的归属感更强。

  迪拜“更像家”

  今年34岁的萨伊布在迪拜开了一家电影制作公司。萨伊布在沙特阿拉伯长大,在美国读大学,曾经在纽约工作过3年。3年前,她前往迪拜参加好友婚礼,立刻爱上了这座城市。对于像萨伊布这样的人来说,迪拜和纽约一样都是现代大都市,不过迪拜“更像家”。

  迪拜吸引萨伊布的是,作为一名单身女性,她能在阿拉伯文化下有着自由、工作机遇和现代的生活方式。

Oceanlin

帖子数 : 220
注册日期 : 08-02-1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